找到相关内容3781篇,用时10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波罗蜜

    要努力实践六度,既是六度波罗蜜,以实现他成佛之愿。  四、六波罗蜜:   六波罗蜜是菩萨的行为。六波罗蜜是古印度话(parami),意思是度到彼岸;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。凡夫在生死苦海中浮沉,一旦游到岸边,登上陆地就安全、安稳,绝不会再度的在生死海中浮沉,所以称为度到彼岸。佛陀说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飘浮,没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,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,就是已经出离了生死轮回,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,称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148054.html
  • 佛学六度

    努力实践六度,既是六度波罗蜜,以实现他成佛之愿。四、六波罗蜜:  六波罗蜜是菩萨的行为。六波罗蜜是古印度话(parami),意思是度到彼岸;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。凡夫在生死苦海中浮沉,一旦游到岸边,登上陆地就安全、安稳,绝不会再度的在生死海中浮沉,所以称为度到彼岸。佛陀说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飘浮,没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,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,就是已经出离了生死轮回,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,称为波罗蜜。发菩提...

    释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750206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㈢

  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道修身莫外寻 自性般若深密因 白浪冲霄黑波止 涅槃彼岸任运登 时兮时兮勿错过 慎之慎之取天真 杳杳冥冥通消息 恍恍惚惚见本尊 行就是修行。深就是对浅而言深。般若是智慧。波罗蜜多是到彼岸。时就是这个时候。 这是说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,不是修行浅般若。什么叫深般若?就是妙智慧。什么叫浅般若?就是小乘四谛十二因缘。这个妙智慧才能真正到达彼岸,你要是没有真正的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|心经|非台颂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157271961.html
  • 改革民族心理为救国的标准

    而解决了。  甚么叫做“波罗蜜多”?波罗蜜多,原来是梵语,用现代社会普通话讲就是“到彼岸”三个字代表,这三个字是取的譬喻意思,喻如我们度过此岸而达到彼岸彼岸或是我们目的地,我们现在正是要想收复东三省的失地,我们目的就是收复东三省扫除傀儡,东三省就是彼岸,就是目的地,明显的说:彼岸就是喻宇宙平等一如的真性,此岸就是喻生死的浊地,我们能够由此生死的此岸而达到宇宙平等一如真理的彼岸,这就叫做波罗蜜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1964693.html
  • 学佛是为了修心

    世俗的欲望里反其道而行之才是修行,才能到彼岸,你不反过来是不可能证果的。虽然居士也能证阿罗汉果,迎请十六大阿罗汉仪轨中第十七个就是个居士,可你这个居士能跟他比吗?他头上顶的是经函,你头上顶的什么?老婆、...会证阿罗汉果,心想到彼岸,一定会到彼岸,心想事成嘛。事实就是这样,你们不是做丈夫了吗?因为你看到美貌的姑娘,你想当她丈夫,结果真的当了丈夫。你爱上了那个小伙子,你今天不是当妻子了吗?你们今天不是有孩子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776468.html
  • 王孺童: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经题释义

      三、波罗蜜   波罗蜜,为梵文之音译,意译为到彼岸、度无极、事究竟等,于经论中经常简译作“度”。   1、波罗蜜三义   所谓“事究竟”,是指菩萨在修行过程中,其广大愿行能够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。   所谓“度无极”,是指菩萨在修行过程中,其广大愿行能够广度一切深远之事。   所谓“到彼岸”,是指菩萨在修行过程中,凭借其广大愿行,能够由生死轮回之此岸,到达解脱涅槃之彼岸。   2...

    王孺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579252.html
  • “道”与“性”、“信”与“迷”

      世间言语、文字、诸般名、位,缤纷迷离,姿影绰约——唯其多彩多变,故不真实。   能变动的,皆非真道,只是修道的工具而已。故宜能取能舍,能善用而不执迷。   对修道者而言,语言、文字,皆如渡船。为达彼岸,自须善用此船;既达彼岸,则舍船就道,勿再恋机。   所谓“言语道断”,以有限的人生面对无限的世界,能说的、能写的,都不周全。尤其潜心向道的人,真正要说法、要传道,徒靠语言、文字,“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证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237073050.html
  • 圆满布施度唯一以心为主

    “若除众生贫,是施到彼岸,现有贫众生,昔佛如何度?”   如《入行论》所说:如果除尽了众生的贫穷才是布施到彼岸,而现在仍有贫苦众生,怎么能说往昔诸佛圆满了布施度呢?   “一切有及果,心与诸众生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六度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1125724297.html
  • 厦门普光寺水陆空大斋胜会昨晚熏坛

    一切亡魂而设。水陆法会其目的有三点:1,对历代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;2,将此功德回向施主自身及其眷属,得以延寿增福;3、救济六道受苦众生同登彼岸。普光寺水陆法会设八个坛:1.内坛、2.大坛、3.华严坛、4.楞严坛、5.法华坛、6.净土坛、7.诸经坛、8.延寿坛,诸坛法师在法会期间讽诵大乘经典、拜忏、放生、斋天、施放瑜伽焰口等,以此殊胜功德,超度十方法界、四生六道、水陆空行一切孤魂同登彼岸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熏坛|水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0/13244930475.html
  • 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恶思想有什么不同?

    本质的觉悟和对常乐我净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础上的,大乘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,智不堕世,就是说,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、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,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,不能放弃苦海众生,自求彼岸的涅槃寂静(堕入寂灭)。虽然破除了粗细两种转世因缘,对虚幻的世界没有丝毫贪恋之心,但为度化苦海众生,需要处在世上,与众生同甘共苦,承受众生苦难,直到一切众生脱离苦海。在处世期间,由于慧心常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2556659.html